第十一章 稷下学宫,初见庄子

月赋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趣阁 www.52bqgxs.com,最快更新神话之战国最新章节!

    第十一章稷下学宫,初见庄子

    心碎了一地呀,为何我的点击率如此只少,难道我就是传说中的“OUT”之人吗?

    次日,小川沿着临淄最兴隆的万源街闲逛,午膳草草用过后,小川在当地人的指引下,来到了各国学子云集的稷下学宫,这里应该算是百家爭鳴的主要場所和阵地了。

    稷下学宫是齐国为各国学子、各方名家所修建,而这主要是因为齊國比之它国来说,算是比较开明的国家,它容納了儒、道、名、法、墨、農、陰陽、縱橫、方術、兵家等百家之學。

    各门各派皆可在此传授论道,百氏爭鳴,九流並列,各尊所聞,各行所知。

    稷下之人不仅仅传播各自的学说,还经常品评时事,甚至当面批评齐王,而这些都是战国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,是以稷下学宫一向是各国学子心之向往的人间圣。

    呵呵,圣人呆得地方,籍籍无名之辈,也怀着到了稷下,成为圣人的“雄心”,而神思已久。

    而此刻稷下学宫,真的可以用熙熙攘攘来形容,远远的就见各国学子,各种穿戴的人,进进出出的,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小川寻思道,“不知这稷下到有几何圣人,有几辈学者,我倒是要好好瞧瞧”。

    小川一进入稷下,便瞧见来往之人频频施礼。往来之人皆拜屈膝礼,若是碰见年长者、德高者还要向其施稽首大礼,“哦呦,真是文化人呀”小川乐呵呵地看了看向内走去。

    小川谁也不认识,倒是无需这些繁文缛节,不过入乡随俗还是要得,要是有人对小川施礼,小川也是鹦鹉学舌,如此一般,小川深知那个木秀于林,那个风必催之,是以也是用了一会得时间这才到了正堂。

    小川随着人群进入后,只见此刻正堂上,正挂着的帷幕上写着“齐物”二字。

    小川向其他学子一打听,才知坐在上首的,那个满头白发的老头——原来是庄子,呵呵,小川看到庄周,整个一个干扁瘦老头,怎么也瞅不出哪里有“逍遥”做派,更是瞧不出来有何安之若命的超高境界呀。

    小川不禁觉得好笑,反倒是观察起,来此“受教”的众人,呵呵,这可怪不得小川呀,这些人在小川眼里,较为不少的人呢,并不是那么虚心倾听的样子,甚至一些人已经按耐不住,将鄙夷之色显露出来,呵呵,看来有好戏看了,如此地热闹,小川又岂能一走了之,是以此刻,小川也停下脚步,留心观赏诸子之像。

    小川向身旁一学子打听了下自己仰慕已久的孟子,那学子如同看怪物的瞅他,“你不是儒家的学子吧,可是即使不是儒家的,孟夫子走了近三年难道你竟不知”

    “孟夫子,你是儒家的?”小川好奇道。

    “休得胡说,吾乃法家学派”

    “哦,这能怪我吗,还不是因为你把孟子称为孟夫子”小川也不客气。

    “有学识之人,自是人皆予以敬重”

    “哦,风气改了”小川疑惑道。

    “什么风气?”

    “呵呵”小川笑而不语。

    那人看上去气的不行,将头扭向一旁,不屑小川。小川无奈只得走向另一边,找个看上去较为好说话得人,问明了自己刚刚的疑惑。

    “啊,原来孟子已经逝世有三年了”小川啧啧不已。

    堂上,庄子正独坐一席,向众人讲到“…物固有所然,物固有所可。无物不然,无物不可。齐物,乃其分也,成也,其成也,毁也,道通为一”

    刚刚讲到此处,有学子就问道“敢问庄周,若如您所言,那么人与它物之间又是和关系,你如此讲解,试问我等该如何理解?”

    庄子微微屡了下胡须,“自我观之,仁义之端,是非之途,樊然殽乱,吾恶能知其辩。是以吾认为,人、泥鳅、猕猴可谓正处,而人、鹿、乌鸦是谓正味,人、鱼、鸟是谓正色。”

    又一学子忽地站起来“我已观庄周之书,敢问庄周,若如您所说,知与不知岂非标准不一,而区别又有所不同”

    庄周答道“天地與我並生,而萬物與我一體。舉梃與楹,厲與西施,恢、恑、譎、怪,道通為一。其分也成也,其成也毀也,凡物無成與毀,複通為一。”

    又一学子问责难道“我观齐物,世之大谬也”

    庄周道“齊物我,即泯滅外物和主體、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界限,達到人的最高境界,就是聖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,怎地大谬”

    …

    论战依旧在继续,不过古人的论战真可谓锱铢必较,来来往往不断,一问一答之间,小川大抵地了解到,看来这个儒家真是不可小觑,即使现在孟子不在了,其弟子还是咄咄逼人,似乎非得把庄周的“道”找出个硬伤。

    虽然小川对儒道两家的渊源不是很清楚,但是小川大概还是了解的,就比如此刻正在上首讲授“齐物”的庄周,其思想核心就是“得道”。

    庄周认为,得道的人,是为真人,在《庄子●大宗师》篇中,庄子曾经说到:不知道悦生,不知道恶死;出生不欣喜,入死不拒绝,无牵无挂地去,无拘无束地来;知道自己的来源,不追求自己的归宿;事情来了欣然接受,忘其死生任其复返自然,不用心智去损害道,不用作为去辅助天。

    人只有经过“外天下”(遗忘世故)、“外物”(不受物的役使)、“外生”(不虑生死)、“朝彻”(心境清明洞彻)阶段,才能达到“见独”(洞见独立无待的道),才能达到无古无今,不死不生的真人境界。

    而且庄子认为,得道的过程是经过忘礼乐,忘仁义,从而达到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道。

    此刻稷下学宫里的道家的学子正和儒家的学子展开激烈的交战,大有一言不合以武力解决的驾驶。

    小川看到两派人的情绪越来越激奋,感觉情况似乎不妙,这不,下边三三两两的人已经纠缠在一起,不是三四个儒家包围了一两个道家的学子,就是几个道家学子围着几个儒家学子,一时间屋内已经好似容不下多余的人。

    屋内两派之外的人已经有人陆陆续续的往外走,小川自然也是很明白君子不立围墙之下这句话的,还是赶紧走,要是在晚些恐怕要遭鱼池之殃,匆匆离开稷下学宫。

    快到客栈时小川才发现自己好像还没有好好转转稷下学宫,这刚一到,刚刚想想听听这个古代版的“百家讲坛”,这还没听两句,就这么稀里哗啦的赶紧往出跑这也太菜了。

    可是此刻回去的话,恐怕里边已经爆发战争了,看来只能改天去,想到这里,小川这才舒服许多,回到客栈休息,备好精神准备改日二访稷下学宫。